成功的气道管理对于患有疾病、创伤或是麻醉状态的患儿至关重要。大部分儿童的困难气道是可以提前识别的,未预料的小儿困难气道发生率较低。然而,小儿的未预料的困难气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1993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首次发布的成人气道管理流程和指南,以及2003年发布的困难气道流程,均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些成人指南并非针对患儿设计。受英国爱尔兰小儿麻醉协会(APA)的委托,麻醉顾问工作组根据临床需求制定了针对小儿麻醉诱导期间出现的未预料困难气道管理指南,这项工作得到了困难气道协会(DAS)的支持。该指南主要针对1~8岁儿童,不适用于16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文献检索提供了3篇针对以下临床情景的指南:(1)面罩通气困难(MV);(2)插管困难;(3)无法插管无法通气(CICV)。这3项指南均假定使用100%氧气,并要求如遇上述情况立即寻求帮助。
指南1 面罩通气困难
适用情况:1~8岁患儿麻醉诱导后,麻醉医生难以维持面罩通气。
目前一致认为,面罩通气困难的常见原因包括麻醉深度不足、喉痉挛、胃扩张。喉痉挛被认为是儿童麻醉诱导后通气困难原因之一。在围手术期儿童喉痉挛比成人喉痉挛更为常见(其发生率可能高达2%),且在拔管期比诱导期更常见。儿童喉痉挛可能是部分性或完全性痉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常是由于麻醉深度不足,或由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喉痉挛的处理方案见下图。
指南2 1~8岁小儿常规麻醉期间未预料的困难插管
适用情况:小儿麻醉诱导后,麻醉医生能够进行足够的面罩通气,但是气管插管困难。
指南2强调了首次插管计划和最大插管尝试次数,推荐使用插管辅助工具尤其是视频喉镜。在第2次插管计划中,经喉罩纤支气管镜(FOI)辅助插管是唯一得到专家积极支持的第2次插管技术。如果声门上气道工具(SAD)放置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肌松充分的情况下,指南建议3~8岁年龄段的小儿可以通过SAD尝试一次FOI。
指南3 无法插管无法通气
适用情况:假设静脉/骨髓腔输液(IO)通路可靠、监护齐全,患儿已给予足量肌松剂,经最有经验的高年资麻醉医生尝试最大插管次数均失败,尝试手动通气仍然不足。
CICV的情况很少出现在小儿,尤其是临床上未预料到的困难气道管理,文献中缺乏与小儿CICV有关的高质量临床证据。2011年英国皇家麻醉医师学院第四次国家审计项目(NAP4)报告中仅仅包括了5例小儿紧急外科气道,2例为可预料的困难气道。指南3强调了耳鼻喉科(ENT)专家到场的重要性,并建议由ENT专家实施外科气管切开术。如ENT专家尚未到场,共识推荐将经皮套管环甲膜穿刺术作为1~8岁年龄段患儿紧急气道复苏的一线技术,同时强烈建议使用细导管。
来源:友谊麻醉
围术期医学论坛(zhwsyx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