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求职经验分享与学习资料整理平台

网站首页 > 文章精选 正文

写 Python 七年才发现的七件事:真正提高生产力的脚本思路

balukai 2025-07-28 15:16:42 文章精选 4 ℃

连续三次通宵排错后,才知道Python能边睡边跑,省下60%工时却没人教

写脚本的第三年,多数人都会卡在同一个坎:深夜报错,手动重跑,第二天带着血丝打卡。

问题从没被解决,只是被推迟。

下面七段做法,把夜里惊醒的脚本改成天亮自动完结,全部来自最近两年的一线项目。

1 让任务自己回滚

给主循环加一行容错,异常时把索引+1继续跑。

十个爬虫试过,10万条数据从整晚守在屏幕前缩到挂机25分钟结束。

traceback记得打印,白天查日志比现场救火轻松。

2 不升级库也能修bug

官方SDK等不及,就把有问题的函数在内存里替成新写法。

上线当天打完补丁,三天后官方发版再删掉,一行代码没改,业务无感。

补丁留好注释,方便回忆。

3 给脚本装上黑匣子

在文件顶部加sys.settrace,运行记录自动带时间戳、行号、函数名。

出事后把控制台输出丢给grep,比一行行翻代码快十倍。

这招同样适用同事祖传脚本。

4 把工具打包带走

在家目录建一个python_utils,把slugify、is_json这些小函数按模块放好,再把路径塞进.bashrc。

换电脑、换项目,直接import,永远不用担心版本分叉。

一次整理,终身受益。

5 让参数自己报姓名

原来位置参数顺序总记错,现在换成argparse,--input --workers一目了然。

把常用组合写成shell别名,新人复制粘贴就能跑。

README里贴一行示例,沟通成本归零。

6 给函数贴便签

写一个@debug装饰器,自动打印入参、出参。

一层层数据管道再也不用到处print。

上线前把装饰器摘掉,性能零损耗。

7 三分钟搭一个接口

需要mock数据或临时接收webhook,就用Flask写七行代码,跑起来立刻能用。

用完删除,不留垃圾。

有人把这几招记在便利贴上,贴在显示器边缘。

两个月后,组里再也没人因为夜里报错而失眠。

省下的心力,拿去写真正值钱的逻辑。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