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章精选 正文
1、配置管理是为了系统地控制配置变更,在信息系统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维持配置的完整性和可跟踪性,而标识信息系统建设在不同时间点上配置的学科。
应用技术的和管理的指导和监控方法以标识和说明配置项的功能和物理特征,控制这些特征的变更,记录和报告变更处理和实现状态并验证与规定的需求的遵循性。
2、所有配置项都应按照相关规定统一编号,并以一定的目录结构保存在CMDB中。
配置项可以分为基线配置项和非基线配置项两类,基线配置项可能包括所有的设计文档和源程序等;非基线配置项可能包括项目的各类计划和报告等。
所有配置项的操作权限应由配置管理员严格管理,基本原则是:基线配置项向开发人员开放读取的权限;非基线配置项向项目经理、CCB 及相关人员开放。
3、可将配置项状态分为“草稿”“正式”和“修改”三种。
4、配置项版本号
①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0_YZ,随着草稿的修正,YZ的取值应递增。YZ的初值和增幅由用户自己把握。
②处于“正式”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X_Y,X为主版本号,Y为次版本号。
③处于“修改”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X_YZ。当配置项修改完毕,状态成为正式时,将Z值设置为0,增加X_Y值。
5、配置基线由一组配置项组成,这些配置项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逻辑实体。配置基线也是指一个产品或系统在某一特定时刻的配置状况。
6、基线通常对应于项目过程中的里程碑,一个项目可以有多个基线,也可以只有一个基线。
7、我们常使用配置库管理数据库来管理配置项,它是指包含每个配置项及配置项之间重要关系的详细资料的数据库。
8、配置库可以分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3种类型。
(1)开发库,也称为动态库、程序员库或工作库,用于保存开发人员当前正在开发的配置实体,如:新模块、文档、数据元素或进行修改的已有元素。
动态库是开发人员的个人工作区,由开发人员自行控制。可以任意的修改。
(2)受控库,也称为主库,包含当前的基线加上对基线的变更。受控库中的配置项被置于完全的配置管理之下。可以修改,需要走变更流程。
(3)产品库,也称为静态库、发行库、软件仓库,包含已发布使用的各种基线的存档。一般不再修改,真要修改的话需要走变更流程。
9、配置库的建库模式有两种:按配置项类型建库和按开发任务建库。
(1)按配置项的类型分类建库。这种模式适用于通用软件的开发组织,统一工具。
(2)按开发任务建立相应的配置库。这种模式适用于专业软件的开发组织,工具种类繁多,策略比较灵活。
10、配置管理负责人也称配置经理,负责管理和决策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配置活动:
①管理所有活动,包括计划、识别、控制、审计和回顾;
②负责配置管理过程;
③通过审计过程确保配置管理数据库的准确和真实;
④审批配置库或配置管理数据库的结构性变更;
⑤定义配置项责任人; ⑥指派配置审计员;
⑦定义配置管理数据库范围、配置项属性、配置项之间关系和配置项状态;
⑧评估配置管理过程并持续改进;
⑨参与变更管理过程评估;
⑩对项目成员进行配置管理培训;
11、配置经理(10项)
口诀:“审管批,定派评,参培流”
审:审计确保准确性(③)管:管理活动和过程(①②)
批:审批结构变更(④) 定:定义责任人和结构(⑤⑦)
派:指派审计员(⑥) 评:评估改进流程(⑧⑨)
参培:参与变更、培训团队(⑨⑩)
12、配置项负责人确保所负责的配置项的准确和真实:
①记录所负责配置项的所有变更;
②维护配置项之间的关系;
③调查审计中发现的配置项差异,完成差异报告;
④遵从配置管理过程;
⑤参与配置管理过程评估;
13、配置项负责人(5项)
口诀:“记维护,查守参”
记:记录变更(①) 维护:维护关系(②)
查:调查差异(③) 守:遵守流程(④)
参:参与评估(⑤)
14、配置管理员负责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进行配置管理的主要实施活动,具体有:
①建立和维护配置管理系统;
②建立和维护配置库或配置管理数据库;
③配置项识别;
④建立和管理基线;
⑤版本管理和配置控制;
⑥配置状态报告;
⑦配置审计;
⑧发布管理和交付;
15、配置管理员(8项)
口诀:“建系统,识基线,控版本,发审计”
建系统:建立配置管理系统和数据库(①②)
识基线:识别配置项、管理基线(③④)
控版本:版本控制和状态报告(⑤⑥)
发审计:发布交付、配置审计(⑦⑧)
16、配置管理的日常管理活动主要包括:制订配置管理计划、配置项识别、配置项控制、配置状态报告、配置审计、配置管理回顾与改进等。
17、配置管理计划是对如何开展项目配置管理工作的规划,是配置管理过程的基础,应该形成文件并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处于受控状态。CCB负责审批该计划。
18、配置项识别是识别所有信息系统组件的关键配置,以及各配置项间的关系和配置文档等结构识别。
配置项识别是确定配置项的范围、属性、标识符、基准线以及配置结构和命名规则等。
19、配置项控制即对配置项和基线的变更控制,包括:标识和记录变更申请、分析和评价变更、批准或否决申请、实现、验证和发布已修改的配置项等任务。
(1)变更申请。
(2)变更评估。CCB负责组织对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并确定:
①变更对项目的影响;
②变更的内容是否必要;
③变更的范围是否考虑周全;
④变更的实施方案是否可行;
⑤变更工作量估计是否合理;
CCB决定是否接受变更,并将决定通知相关人员。
(3)通告评估结果。CCB把关于每个变更申请的批准、否决或推迟的决定通知受此处置意见影响的每个干系人。
(4)变更实施。项目经理组织修改相关的配置项,并在相应的文档、程序代码或配置管理数据库中记录变更信息。
(5)变更验证与确认。项目经理指定人员对变更后的配置项进行测试或验证。项目经理应将变更与验证的结果提交给CCB,由其确认变更是否已经按要求完成。
(6)变更的发布。配置管理员将变更后的配置项纳入基线。配置管理员将变更内容和结果通知相关人员,并做好记录。
20、基于配置库的变更控制。
(1)将待升级的基线从产品库中取出,放入受控库。
(2)程序员将欲修改的代码段从受控库中检出(Check out),放入自己的开发库中进行修改。
(3)程序员将开发库中修改好的代码段检入(Check in)受控库。
(4)软件产品的升级修改工作全部完成后,将受控库中的新基线存入产品库中
21、配置状态报告也称配置状态统计,其任务是有效地记录和报告管理配置所需要的信息,目的是及时、准确地给出配置项的当前状况,供相关人员了解,以加强配置管理工作。
22、配置审计也称配置审核或配置评价,包括功能配置审计和物理配置审计,分别用以验证当前配置项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配置审计的实施是为了确保项目配置管理的有效性,体现了配置管理的最根本要求,不允许出现任何混乱现象。
1)功能配置审计。功能配置审计是审计配置项的一致性(配置项的实际功效是否与其需求一致)。
(1)配置项的开发已圆满完成。
(2)配置项已达到配置标识中规定的性能和功能特征。
(3)配置项的操作和支持文档已完成并且是符合要求的等。
2)物理配置审计。物理配置审计是审计配置项的完整性(配置项的物理存在是否与预期一致)。
(1)要交付的配置项是否存在。
(2)配置项中是否包含了所有必需的项目。
23、配置管理回顾及改进活动包括:
①对本次配置管理回顾进行准备,设定日期和主题通知相关人等参加会议。
②召开配置管理回顾会议;
③根据会议结论,制订并提交服务改进计划;
④根据过程改进计划,协调、落实改进等;
24、变更的常见原因包括:
①产品范围(成果)/项目范围(工作)定义的过失或者疏忽;
②增值变更;
③应对风险的紧急计划或回避计划;
④项目执行过程与基准要求不一致带来的被动调整;
⑤外部事件等。
25、根据变更性质可分为重大变更、重要变更和一般变更,通过不同审批权限进行控制。根据变更的迫切性可分为紧急变更、非紧急变更。
26、变更管理的原则是项目基准化和变更管理过程规范化。
(1)基准管理:基准是变更的依据。
(2)变更控制流程化;
(3)明确组织分工;
(4)评估变更的可能影响;
(5)妥善保存变更产生的相关文档;
27、项目经理在变更中的作用是:
①响应变更提出者的需求;
②评估变更对项目的影响及应对方案;
③将需求由技术要求转化为资源需求,供授权人决策;
④并据评审结果实施(即调整基准),确保项目基准反映项目实施情况。
28、变更管理负责人也称变更经理,通常是变更管理过程解决方案的负责人。
(1)负责整个变更过程方案的结果;
(2)负责变更管理过程的监控;
(3)负责协调相关的资源,保障所有变更按照预定过程顺利运作;
(4)确定变更类型,组织变更计划和日程安排;
(5)管理变更的日程安排;
(6)变更实施完成之后的回顾和关闭;
(7)承担变更相关责任,并且具有相应权限;
(8)可能以逐级审批形式或团队会议的形式参与变更的风险评估和审批等;
29、变更请求者负责记录与提交变更请求单,具体为:
(1)提交初步的变更方案和计划;
(2)初步评价变更的风险和影响,给变更请求设定适当的变更类型;
(3)对理解变更过程有能力要求;
30、变更实施者需要拥有有执行变更方案的内容的技术能力,负责按照实施计划实施具体的变更任务。
31、变更顾问委员会负责对重大变更行使审批,提供专业意见和辅助审批:
(1)在紧急变更时,其中被授权者行使审批权限;
(2)定期听取变更经理汇报,评估变更管理执行情况,必要时提出改进建议等;
32、工作程序。
(1)变更申请:变更提出应当及时以正式方式进行,并留下书面记录。
(2)对变更的初审:变更初审的目的主要包括:
①对变更提出方施加影响,确认变更的必要性,确保变更是有价值的;
②格式校验,完整性校验,确保评估所需信息准备充分;
③在干系人间就提出供评估的变更信息达成共识等;
(3)变更方案论证:变更方案的主要作用,首先是对变更请求是否可实现进行论证,如果可能实现,则将变更请求由技术要求转化为资源需求,以供CCB决策。
(4)变更审查:变更审查过程是项目所有者根据变更申请及评估方案,决定是否变更项目基准。
(5)发出通知并实施;
(6)实施监控:变更实施的过程监控,通常由项目经理负责基准的监控。CCB监控变更明确的主要成果、进度里程碑等,也可以通过监理单位完成监控。
(7)效果评估:变更评估的关注内容主要包括:
①评估依据是项目的基准;
②结合变更的目标,评估变更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否已达成;
③评估变更方案中的技术论证、经济论证内容与实施过程的差距,并促使解决;
(8)变更收尾:变更收尾是判断发生变更后的项目是否已纳入正常轨道。
33、在项目整体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更需强调变更的提出和处理应当规范化,可以使用分批处理、分优先级等方式提高效率。
项目规模小、与其他项目的关联度小时,变更的提出与处理过程可在操作上力求简便、高效。
34、对于信息系统开发项目来说,其文档一般分开发文档、产品文档和管理文档。
(1)开发文档描述开发过程本身,基本的开发文档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任务书、需求规格说明、功能规格说明、设计规格说明。
(2)产品文档描述开发过程的产物,基本的产品文档包括:培训手册、参考于册和用户指南、软件支持手册、产品手册和信息广告。
(3)管理文档记录项目管理的信息,例如:开发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进度和进度变更的记录:软件变更情况的记录、开发团队的职责定义、项目计划、项目阶段报告、配置管理计划。
35、文档的质量通常可以分为4级:
(1)最低限度文档(1级文档):适合开发工作量低于一个人月的开发者自用程序。
(2)内部文档(2级文档):可用于没有与其他用户共享资源的专用程序。
(3)工作文档(3级文档):适合于由同一单位内若干人联合开发的程序,或可被其他单位使用的程序。
(4)正式文档(4级文档):适合那些要正式发行供普遍使用的软件产品。
36、文档的规范化管理主要体现在文档书写规范、图表编号规则、文档目录编写标准和文档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
猜你喜欢
- 2025-05-02 如何写一篇挑不出毛病的需求文档?
- 2025-05-02 如何写好产品需求文档(PRD)(产品需求模版)
- 2025-05-02 写了一年的需求文档,我想告诉你……
- 2025-05-02 条码标签打印软件如何制作合格证(条形码标签打印软件)
- 2025-05-02 实际操作——ISO 13485:2016质量管理体系之文件管理
- 2025-05-02 如何搭建一个产品文档(产品创造文件流程)
- 2025-05-02 产品经理的工作流程(产品经理的工作流程顺序)
- 2025-05-02 第五章:产品管理(4) - 团队沟通(产品团队有什么高大上的目标)
- 2025-05-02 产品设计中如何编写产品规范?其实只要注意这五点就行
- 2025-05-02 从几个细节问题出发,如何写好产品需求文档?
- 05-24一文了解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 05-24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工作层次的区别
- 05-24POE交换机供电原理及工作过程介绍
- 05-24如何检查交换机电源的工作状态和健康状况?
- 05-24新手必学!1分钟Get交换机工作原理
- 05-24什么是交换机?交换机工作原理
- 05-24交换机工作原理的直观解释
- 05-24一图搞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
- newcoder (56)
- 字符串的长度是指 (45)
- drawcontours()参数说明 (60)
- unsignedshortint (59)
- postman并发请求 (47)
- python列表删除 (50)
- 左程云什么水平 (56)
-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 (45)
- 编程题 (64)
- postgresql默认端口 (66)
-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48)
- 产生系统死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 (51)
- 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 (62)
- 在vi中退出不保存的命令是 (53)
- 哪个命令可以将普通用户转换成超级用户 (49)
- noscript标签的作用 (48)
- 联合利华网申 (49)
- swagger和postman (46)
- 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 (53)
- 172.1 (57)
- apipostwebsocket (47)
- 唯品会后台 (61)
- 简历助手 (56)
- offshow (61)
- mysql数据库面试题 (57)